报考过程凸显两大特点
(一)考生更加理智
体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在报名时间上,70%的考生集中在后四天报名。二是在报名系统的冷热分布上,冷热差距缩小,无人报考职位减少。
1.报名时间上的变动


在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的初期阶段,日报名人数保持了一个比较平稳的增长,除15日只有10218人通过资格审查外,16-19日期间的日报名人数维持在8万左右。从这一阶段略高于30万人的总报名数可以看出,相当多的考生并没有急于选择第一时间报考,而是比较冷静的选择了偏后的时间。但尽管如此,报考部门、职位的冷热程度在此时已经比较明朗。国税、海关两大部门吸引了众多报考者,火热程度非比一般,而地震局、气象局等部门再度成为冷门,报考者寥寥无几。
20日一天的报名人数出现了下降,当天只有5万余人通过资格审查,这也是比较正常的情况,因为处在报名时间中段这样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上。报名经验不足的考生,在前期基本已经都选择好了职位并通过了资格审查,而等待最佳报考时间的“老油条”们还没有开始发力,因此出现了20日当天“青黄不接”的局面。
而从21日开始爆发的报名“井喷”一直持续到了报考结束,21、22、23三天每天的新增报名合格人数均在20万左右,报名的最后一天更是达到了30多万,有70%的考生集中在后四天进行报名。说明大部分考生更加理智,趋向于观望后报名。这样想要简单地“趋冷避热”就更难。这也要求明后年有志于报考公务员的考生尽早进行职业规划,及早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职位,提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,避免“临时抱佛脚”。再次提醒各位考生:报考人数的多少只是选择职位的参考,不应将其作为影响职业生涯的首要因素。
2.冷热差距缩小,无人报考职位减少。
值得关注的一点是,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的冷热程度有所缩小,截止报名结束时,最高竞争比例为4080:1,与去年的4723:1相比,削弱不少。而相比于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截止时尚有近百职位无人报考的状况,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结束时有30职位无人报考,有大幅缩减,无人报考职位在各招录系统中的分布也更加均衡。可见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招考工作中招录机关更注重引导平衡,考生也更趋于理智。


从上图中可以看出,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各系统的招录人数和报考人数所占比例基本吻合。
单位分类 |
招考人数 |
报名合格人数 |
竞争比例 |
2009年竞争比例 |
中央党群机关 |
209 |
45398 |
217:1 |
256:1 |
中央党群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|
101 |
20214 |
200:1 |
207:1 |
中央党群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 |
61 |
10448 |
171:1 |
266:1 |
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直属机构 |
11764 |
1027120 |
87:1 |
82:1 |
国务院系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|
3244 |
233525 |
71:1 |
64:1 |
其他单位 |
614 |
23995 |
39:1 |
27:1 |
总计 |
15993 |
1360700 |
85:1 |
77:1 |
而从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各系统的招报比例来看,各系统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。
(二)政策导向明显
1.平衡竞争态势。
一方面向基层工作人员倾斜的政策降低了中央机关的招报比例,将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导向了基层岗位。改善了往年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中中央地方严重不平衡的局面。另一方面招录机关的温馨提示对平衡报考情况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2.倾向于基层工作人员。
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政策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,加大从基层和生产一线考录公务员的力度,招考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和艰苦边远职位倾斜。
从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情况来看,倾向于基层工作者的招录政策作用十分明显,中央机关的招报比例有明显降低,更多的应届毕业生报考了基层岗位。这也为将来的公务员招录储备了大量高素质的基层工作人员。